设计与开发

51单片机 sfr 详解51单片机基本硬件结构

小编 2024-11-24 设计与开发 23 0

详解51单片机基本硬件结构

硬件结构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是由CPU、ROM、RAM等组成,现在介绍外部引脚。如图1-3所示为单片机的引脚图,这就是实验中要用的89C51单片机的外部引脚图。如表1-3所示为89C51单片机引脚分配表。

图1-3 89C51单片机的引脚图

表1-3 89C51单片机引脚分配表

端口结构分析

从1.3.1节的硬件结构中可以看出,89C51单片机总共有4组端口,P0、P1、P2和P3,了解这4组端口的结构原理对于日后的编程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这4组端口结构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介绍单片机总的4组端口。由于每组端口都是由8位组成,故在下面的讲解中,只以每组端口的其中一位来解释。

1. P0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0口字节地址为80H,位地址80H~87H。P0端口8位中的一位结构图如图1-4所示。

图1-4 P0端口位结构图

由图1-4可见,P0端口由锁存器、输入缓冲器、多路开关、一个非门、一个与门及场效应管驱动电路构成。图1-4中标号为P0.X引脚的图标,表示引脚可以是P0.0~P0.7的任何一位,即在P0口有8个与图1-4所示相同的电路组成。下面先介绍组成P0口的每个单元部分。

(1)输入缓冲器

在P0口中,有两个三态的缓冲器,学过数字电路的读者都知道三态门有3个状态,即在其输出端可以是高电平、低电平,同时还有一种高阻状态(或称为禁止状态),图1-4中,上面一个是读锁存器的缓冲器,也就是说,要读取D锁存器输出端Q的数据,需要使读锁存器中这个缓冲器的三态控制端(图1-4中标号为“读锁存器”端)有效,下面一个是读引脚的缓冲器,要读取P0.X引脚上的数据,也要使标号为“读引脚”的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有效,引脚上的数据才会传输到单片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上。

(2)D锁存器

构成一个锁存器,通常要用一个时序电路(时序的单元电路内容请参考数字电路相关知识),一个触发器可以保存一位二进制数(即具有保持功能),在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线中,都是用一个D触发器来构成锁存器的。图1-4中的D锁存器,D端是数据输入端,CP是控制端(即时序控制信号输入端),Q是输出端,

是反向输出端。

对于D锁存器来讲,当D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信号,如果这时控制端CP没有信号(即时序脉冲没有到来),这时输入端D的数据是无法传输到输出端Q及反向输出端

的。如果时序控制端CP的时序脉冲到达,这时D端输入的数据就会传输到Q及

端。数据传送过来后,当CP时序控制端的时序信号消失时,输出端还会保持着上次输入端D的数据(即把上次的数据锁存起来)。如果下一个时序控制脉冲信号到来,这时D端的数据才再次传送到Q端,从而改变Q端的状态。

(3)多路开关

在51单片机中,当内部的存储器够用时(即不需要外扩展存储器时,这里讲的存储器包括数据存储器及程序存储器),P0口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即I/O)使用,对于8031(内部没有ROM)的单片机,或者编写的程序超过了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容量需要外扩存储器时,P0口就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那么这个多路选择开关就是用于选择是作为普通I/O口使用还是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选择开关了。从图1-4可知,当多路开关与下端接通时,P0口作为普通的I/O口使用;当多路开关是与上端接通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

(4)输出驱动

从图1-4中可看出,P0口的输出是由两个MOS管组成的推拉式结构,也就是说,这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当Vl导通时,V2截止,当V2导通时,Vl截止。

上面已对P0口的各单元部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下面研究一下P0口作为I/O口及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的具体工作过程。

(1)作为I/O端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P0口作为I/O端口使用时,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0(低电平),如图1-4所示,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同时和与门的一个输入端相接,与门的逻辑特点是“全l出1,有0出0”,那么控制信号如果是0,这时与门输出的也是一个0(低电平),此时Vl管就截止,在多路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是0(低电平)时,多路开关是与锁存器的端相接的(即P0口作为I/O口线使用)。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即输出状态Output)的工作过程:写锁存器信号CP有效,数据总线的信号的输出流程为锁存器的输入端D→锁存器的反向输出

端→多路开关→V2管的栅极→V2管的漏极→输出端P0.X。前面已经介绍过,当多路开关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时,与门输出为低电平,Vl管是截止的,所以作为输出口时,P0是漏极开路输出状态,类似于OC门,当驱动上接电流负载时,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如图1-5所示就是由内部数据总线向P0口输出数据的流程图。

图1-5 P0口内部数据总线向引脚输出时的流程图

P0口用作I/O口线,其由一引脚向内部数据总线输入(即输入状态Input)的工作过程,数据输入时(读P0口)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读引脚,即读芯片引脚上的数据。读引脚数时,读引脚缓冲器打开(即三态缓冲器的控制端要有效),通过内部数据总线输入。如图1-6所示为P0口读引脚时的流程图。

图1-6 P0口读引脚时的流程图

第二种情况是读锁存器,通过打开读锁存器三态缓冲器读取锁存器输出端Q的状态。如图1-7所示为P0口读锁存器时的流程图。

图1-7 P0口读锁存器时的流程图

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取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例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0,

=l,场效应管V2开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平还是高电平,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1,

=0,场效应管V2截止,如果外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为此,8031单片机在对端口P0~P3的输入操作有如下约定:凡属于读—改—写方式的指令,从锁存器读入信号,其他指令则从端口引脚线上读入信号。读—改—写指令的特点是,从端口输入(读)信号,在单片机内加以运算(修改)后,再输出(写)到该端口上。下面是几条读—改—写指令的示例。

ORL P0, A P0→AP0

INC P1 P1+1→P1

DEC P3 P3-1→P3

CPL P2 P2→P2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读—改—写指令需要得到端口原输出的状态,修改后再输出,读锁存器而不是读引脚,可以避免因外部电路的原因使原端口的状态被读错。

注意: P0端口是8031单片机的总线口,分时出现数据D7~D0、低8位地址A7~A0以及三态,用来连接存储器、外部电路与外部设备。P0端口是使用最广泛的I/O端口。

(2)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时的工作原理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这时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l,与门解锁,与门输出信号电平由地址/数据线信号决定;多路开关与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地址信号经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例如,控制信号为l,地址信号为0时,与门输出低电平,Vl管截止;反相器输出高电平,V2管导通,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低电平。如图1-8所示为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0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1-8 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0时的工作流程图

反之,控制信号为l、地址信号为l,与门输出为高电平,Vl管导通;反相器输出低电平,V2管截止,输出引脚的地址信号为高电平。如图1-9所示为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1时的工作流程图。

图1-9 P0口作为地址线,控制信号为1,地址信号为1时的工作流程图

可见,在输出地址/数据信息时,Vl、V2管是交替导通的,负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与外设存储器相连,无须增加总线驱动器。P0口又作为数据总线使用,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P0口输出低8位地址信息后,将变为数据总线,以便读指令码(输入)。在存取指令期间,控制信号为0,Vl管截止,多路开关也跟着转向锁存器反相输出端

;CPU自动将0FFH(11111111,即向D锁存器写入一个高电平1)写入P0口锁存器,使V2管截止,在读引脚信号控制下,通过读引脚三态门电路将指令码读到内部总线。如图1-10所示为P0口作为数据总线,取指期间工作流程图。

图1-10 P0口作为数据总线时取指期间工作流程图

如果该指令是输出数据,如“MOVX@DPTR,A”,该指令将累加器的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传送到外部RAM中,则多路开关控制信号为1,与门解锁,与输出地址信号的工作流程类似,数据由地址/数据线→反相器→V2场效应管栅极→V2漏极输出。

如果该指令是输入数据(读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如“MOVX A,@DPTR”,该指令将外部RAM某一存储单元内容通过P0口数据总线输入到累加器A中,则输入的数据仍通过读引脚三态缓冲器到内部总线,其过程类似于读取指令码流程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P0作为地址/数据总线使用时,在读指令码或输入数据前,CPU自动向P0口锁存器写入0FFH,破坏了P0口原来的状态。因此,不能再作为通用的I/O端口。

注意: 系统设计中务必注意,程序中不能再含有以P0口作为操作数(包含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当由P0口输入数据时,由于外部输入信号既加在缓冲输入端上,又加在驱动电路的漏极上。如果这时T2是导通的,则引脚上的电位始终被钳位在0电平上,输入数据不可能被正确地读入。因此,在输入数据时,应先把P0口置1,使两个输出FET均关断,使引脚“浮置”,成为高阻状态,这样才能正确地插入数据,这就是准双向口。

I/O口作为输入口时有两种工作方式,即读端口与读引脚,读端口时实际上并不从外部读入数据,而是把端口锁存器的内容读入到内部总线,经过某种运算或变换后再写回到端口锁存器,只有读端口时才真正地把外部的数据读入到内部总线,图1-10中的两个三角形表示的就是输入缓冲器,CPU将根据不同的指令分别发出读端口或读引脚信号以完成不同的操作,这是由硬件自动完成的。读引脚时,就是把端口作为外部输入线时,首先要通过外部指令把端口锁存器置1,然后再进行读引脚操作,否则就可能读入出错,为什么?看图1-10中,如果不对端口置1,端口锁存器原来的状态有可能为0,Q端为0,

端为1,加到场效应管栅极的信号为1,该场效应管就导通,对地呈现低阻抗,此时即使引脚上输入的信号为1,也会因端口的低阻抗而使信号变低,使得外加的1信号读入后不一定是1,若先执行置1操作,则可以使场效应管截止,引脚信号直接加到三态缓冲器中,实现正确的读入,由于在输入操作时还必须附加一个准备动作,所以这类I/O口被称为准双向口,89C51的P0、P1、P2、P3口作为输入时都是准双向口。接下来再看另一个问题,从图1-10中可以看出,这4个端口还有一个差别,除了P1口外,P0、P2、P3口都还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又作什么用的呢?下面就来详细讲解这个问题。

每个I/O端口都有一个8位数据锁存器和两个8位数据缓冲器。P0~P3(8位锁存器)是SFR,有各自的端口地址,可直接用指令寻址,用于存放需要输出的数据。数据输入时只有缓冲没有锁存,各引脚上输入的数据必须一直保持到CPU将其读走为止,如图1-11所示为P0位结构图。

图1-11 P0位结构图

从图1-11中可以看出,P0口的内部有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器,受内部信号的控制,如果在图1-11中的位置,则处在I/O口工作方式,此时相当于一个准双向口输入,须先将P0口置1,每根口线可以独立定义为输入或输出,但是必须在口线上加上拉电阻,如果将开关拨向另一个方向,则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此时不能逐位定义为输入/输出,有两种用法,当作数据总线用时输入8位数据,当作地址总线用时则输出低8位地址,注意,当P0口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总线用之后就不能再作I/O口使用了。那么什么叫做地址/数据复用?这其实是当单片机的并行口不够用时需要扩展输入/输出口时的一种用法,具体使用方法会在后续的章节中逐步讲解。

利用P0口进行扩展外部存储器和I/O时,P0口将作为地址和数据分时复用,CPU发控制信号,打开与门,使MUX打向上边,形成推拉式结构,数据信号可直接读入或输出到内部总线。利用P0作为通用I/O时,此时P0口是一个准双向口,CPU发控制信号,封锁与门,使上拉管截止,MUX打向下边,与D触发器Q连接。

输入程序举例:

MOV P0, #FFH

输出程序举例:

MOV A, P0

2. P1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1口字节地址为90H,位地址为90H~97H,如图1-12所示为P1位结构图。

图1-12 P1位结构图

与P0不同,P1口只能作为I/O口使用,无MUX,但其内部有一个上拉电阻,所以连接外围负载时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这一点P1、P2、P3都一样。

输入程序举例:

MOV P1, #FFH

MOV A, P1

输出程序举例:

MOV A, P1

3. P2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2口字节地址为A0H,位地址为A0H~A7H,如图1-13所示为P2位结构图。

图1-13 P2位结构图

P2口作为I/O口线时用法与P0口一样,当内部开关拨向另一个方向,即作地址输出时,可以输出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并与P0口输出的低地址一起构成16位的地址线。

注意: 和数据总线的区别,数据总线是8位的,很多书上都会提到51单片机是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但都不会解释有什么不同,看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二者的区别。

16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64KB的程序存储器或外部数据存储器,后续章节会讲解,此处要注意的是当P2口作为地址总线时,高8位地址线是8位一起输出的,不能像I/O口线那样逐位定义,这与P0口是一样的。

当P2口用来扩展外存储器和I/O时,作为高8位地址输出,当进行外部存储器或I/O设备读写操作时,CPU自动发出控制信号,打开与门,使MUX拨向上边。当P2口当作通用I/O时,CPU自动发出控制信号,MUX拨向下边,与D触发器Q连接。

输入程序举例:

MOV P2, #FFH

MOV A, P2

输出程序举例:

MOV A, P2

4. P3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P3口字节地址为B0H,位地址为B0H~B7H。如图1-14所示为P3位结构图。

图1-14 P3位结构图

P3口作为I/O口线用时同其他的端口相同,也是准双向口,不同的是,P3口的每一位都有另一种功能,也叫第二功能,具体作用在用到时将详细解释。当P3口作为通用I/O口时,准双向口第二功能端保持高电平。

输入程序举例:

MOV P3, #FFH

MOV A, P3

输出程序举例:

MOV A, P3

当P3口作为第二功能时,锁存器输出Q=1,如表1-4所示为P3口第二功能列表。

表1-4 P3口第二功能列表

既然单片机的引脚有第二功能,那么CPU是如何识别的呢?这是一个令许多初学者困惑的问题,其实单片机的第二功能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也就是说只要CPU执行到相应的指令,就自动转成了第二功能。

思考: 输入和输出口简称I/O口,是单片机与外部电路接口的唯一途径,4个并行口的结构是有一定区别的,如何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和产品用途来正确灵活地使用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还需要清楚其功能和用途。

5. 应用注意事项

(1)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端口的每一位都可以作为准双向通用I/O端口使用。在具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P0口作为双向总线,分时作为低8位地址和数据的输入/输出线。

(2)P0口作为通用双向I/O口使用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

(3)P3口除了作通用I/O口使用外,各位还具有第二功能。当P3口某一位用于第二功能作输出时,则不能再作通用I/O口使用。

(4)当P0~P4端口用作输入时,为了避免误读,都必须先向对应的输出锁存器写入1,使FET截止,然后再读端口引脚,例如以下程序:

MOV P1, #0FFH

MOV A, P1

51单片机bit、sbin、sfr、sfr_16有什么区别

1.bit和sbit都是C51扩展的变量类型。

bit和int char之类的差不多,只不过char=8位, bit=1位而已。都是变量,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分配地址。除非你指定,否则这个地址是随机的。这个地址是整个可寻址空间,RAM+FLASH+扩展空间。bit只有0和1两种值,意义有点像Windows下VC中的BOOL。

sbit是对应可位寻址空间的一个位,可位寻址区:20H~2FH。一旦用了sbi xxx = REGE^6这样的定义,这个sbit量就确定地址了。sbit大部分是用在寄存器中的,方便对寄存器的某位进行操作的。

2.bit位标量

bit位标量是C51编译器的一种扩充数据类型,利用它可定义一个位标量,但不能定义位指针,也不能定义位数组。它的值是一个二进制位,不是0就是1,类似一些高级语言中的Boolean类型中的True和False。

3.sfr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也是一种扩充数据类型,点用一个内存单元,值域为0~255。利用它可以访问51单片机内部的所有特殊功能寄存器。如用sfr P1 = 0x90这一句定P1为P1端口在片内的寄存器,在后面的语句中我们用以用P1 = 255(对P1端口的所有引脚置高电平)之类的语句来操作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 P1 = 0x90; //定义P1 I/O 口,其地址90H

sfr 关键定后面是一个要定义的名字,可任意选取,但要符合标识符的命名规则,名字最好有一定的含义如P1 口可以用P1 为名,这样程序会变的好读好多.等号后面必须是常数,不允许有带运算符的表达式,而且该常数必须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范围之内(80H-FFH),具体可查看附录中的相关表.

sfr 是定义8 位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而sfr16 则是用来定义16 位特殊功能寄存器,

如8052 的T2 定时器,可以定义为:

sfr16 T2 = 0xCC; //这里定义8052 定时器2,地址为T2L=CCH,T2H=CDH

用sfr16 定义16 位特殊功能寄存器时,等号后面是它的低位地址,高位地址一定要位于物

理低位地址之上.注意的是不能用于定时器0 和1 的定义.

sbit 可定义可位寻址对象.如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某位.其实这样应用是经常要

用的如要访问P1 口中的第2 个引脚P1.1.我们可以照以下的方法去定义:

(1) sbit 位变量名=位地址

sbit P1_1 = Ox91;

这样是把位的绝对地址赋给位变量.同sfr 一样sbit 的位地址必须位于80H-FFH 之间.

(2) sbit 位变量名=特殊功能寄存器名^位位置

sft P1 = 0x90;

sbit P1_1 = P1 ^ 1; //先定义一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名再指定位变量名所在的位置,当可

寻址位位于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3) sbit 位变量名=字节地址^位位置

sbit P1_1 = 0x90 ^ 1;

这种方法其实和2 是一样的,只是把特殊功能寄存器的位址直接用常数表示. 在C51

存储器类型中提供有一个bdata 的存储器类型,这个是指可位寻址的数据存储器,位于单

片机的可位寻址区中,可以将要求可位录址的数据定义为bdata,如:

unsigned char bdata ib; //在可位录址区定义ucsigned char 类型的变量ib

int bdata ab[2]; //在可位寻址区定义数组ab[2],这些也称为可寻址位对象

sbit ib7=ib^7 //用关键字sbit 定义位变量来独立访问可寻址位对象的其中一位

sbit ab12=ab[1]^12;

操作符"^"后面的位位置的最大值取决于指定的基址类型,char0-7,int0-15,long0-31.

sfr 并标准C 语言的关键字,而是Keil 为能直接访问80C51 中的SFR 而提供了一个新

的关键词,其用法是:

sfrt 变量名=地址值。

相关问答

c 51 的数据类型 sfr 占多少字节?

51单片机中SFR的硬件结构是独立于RAM的,确实是这样。内部RAM为128字节,地址是00H~7FH,而SFR的地址是在80H~FFH范围内,但没有128个SFR,除了SFR占用的地址外...

AT89S 51单片机 中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 )使用片内RAM的部份字节地址为什么对,用了哪些地址啊?

AT89S51单片机中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使用片内RAM的部份字节地址。这句话是对使用了80H~FFH这128个RAM的字节地址,但因为并没有128个SFR,所以,SFR的地址是不...

单片机sfr 是什么意思,求通俗易懂的讲解?

SFR应该是51单片机特有的概念。是由于51的指令系统中,对SFR/外挂内存的不同寻址方式带来的问题。SFR地址有多少是由地址空间有多大决定的。可以补习...

sbit定义位在什么位置?

1.bit和sbit都是C51扩展的变量类型。bit和intchar之类的差不多,只不过char=8位,bit=1位而已。都是变量,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分配地址。除非你指定,否则这个...

关于 单片机 存储器的问题,idata,data,badata,xdata,pdata,cod...

关于51单片机内存问题,一直是个疑惑大家的问题,因为51单片机是个很另类的单片机。下面我给楼主讲解一下:51单片机之所以另类,是因为,他寻址内存的空间,不是靠...

8051单片机有多少个接口?

8051一般有40个接口,这里拿我们国产的具有8051核心的芯片STC89C52RC来介绍一下其接口情况。一、芯片简介TC89C52RC芯片是宏晶科技公司生产的STC89系列单片机中...

2. 单片机 内部RAM可分为几个区?各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内部RAM一共三个区,第一区:低128字节(物理地址是00H---7FH),C语言用data修饰,特点是直接寻址,寻址速度最快,在实际应用中,频繁使用的变量最好定义到这个区,因...

8031 单片机 的片内ram, sfr ,片外ram和rom存储空间配置地址依次为什么?

片内RAM地址为:00H~7FHSFR地址为:80H~FFH片外RAM和ROM地址均为:0000H~FFFFH片内RAM地址为:00H~7FHSFR地址为:80H~FFH片外RAM和ROM地址均为:...

C语言,初学者 51单片机 ,将程序第五行的 #define led P2替换成sbit led= P2;程序不报错但流水灯实验不行?

个并行...首先,sbitled=P2,这个写法是错误的,虽然编译时不报错,但编译后执行程序时却是错误的。sbit是定义一个引脚的,注意,只是定义一个引脚,而P2是一...

8051单片机的位地址空间共分几个区域?

8051单片机的位地址空间分为两个区域,第一个是20H~2FH,共16个字节,可位寻址128bit;第二个空间分布在sfr特殊功能寄存器区,凡是地址能被8整除的特殊功能寄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