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单片机常用调试的接口:SWD、JTAG、Jlink、Ulink、STlink
搞嵌入式开发和ARM开发搞了半辈子了,调试程序是不可避免的。接触了那么多的调试规范、调试工具、调试手段,彼此之间的关系却也不是特别清楚,今天就来捋一捋:
JTAG协议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行动小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IEEE 1149.1兼容),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现在多数的高级器件都支持JTAG协议,如ARM、DSP、FPGA器件等。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 TCK、TDI、TDO,分别为模式选择、时钟、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线。 相关JTAG引脚的定义为:
· TMS:测试模式选择,TMS用来设置JTAG接口处于某种特定的测试模式;
· TCK:测试时钟输入;
· TDI:测试数据输入,数据通过TDI引脚输入JTAG接口;
· TDO:测试数据输出,数据通过TDO引 脚从JTAG接口输出;
JTAG协议在定义时,由于当时的计算机(PC机)普遍带有并口,因而在连接计算机端是定义使用的并口。而计算机到了今天,不要说笔记本电脑,现在台式计算机上面有并口的都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USB接口。所以,目前市场上已经很少看到它的身影了。
SWD接口
串行调试(Serial Wire Debug),应该可以算是一种和JTAG不同的调试模式,使用的调试协议也应该不一样,所以最直接的体现在调试接口上,与JTAG的20个引脚相比,SWD只需要4个(或者5个)引脚,结构简单,但是使用范围没有JTAG广泛,主流调试器上也是后来才加的SWD调试模式。
SWD和传统的调试方式区别:
· SWD模式比JTAG在高速模式下面更加可靠。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面JTAG下载程序会失败,但是SWD发生的几率会小很多。基本使用JTAG仿真模式的情况下是可以直接使用SWD模式的,只要你的仿真器支持,所以推荐大家使用这个模式。
· 在大家GPIO刚好缺一个的时候,可以使用SWD仿真,这种模式支持更少的引脚。
· 在大家板子的体积有限的时候推荐使用SWD模式,它需要的引脚少,当然需要的PCB空间就小啦!比如你可以选择一个很小的2.54间距的5芯端子做仿真接口。
RDI接口
远程调试接口(Remote Debug Interface),是ARM公司提出的标准调试接口,主要用于ARM芯片的仿真,由于各个IDE厂商使用的调试接口各自独立,硬件无法进行跨平台的调试。现在众多的IDE厂家都逐步采用标准RDI作为ARM仿真器的调试接口,因此使跨平台的硬件调试成为可能。EasyJTAG由于使用标准RDI调试接口,因此在任何使用标准RDI接口的IDE调试环境中都可以使用,例如ARM公司的ADS1.2/IAR公司的EWARM 3.30 。
JLink仿真器
J-Link是德国SEGGER公司推出基于JTAG的仿真器。简单地说,是给一个JTAG协议转换盒,即一个小型USB到JTAG的转换盒,其连接到计算机用的是USB接口,而到目标板内部用的还是jtag协议。它完成了一个从软件到硬件转换的工作。
JLINK是一个通用的开发工具,可以用于KEIL、IAR、ADS 等平台。速度,效率,功能都很好,据说是众多仿真器里最强悍的。
ULink仿真器
ULINK是ARM/KEIL公司推出的仿真器,目前网上可找到的是其升级版本,ULINK2和ULINK Pro仿真器。ULINK/ULINK2可以配合Keil软件实现仿真功能,并且仅可以在Keil软件上使用,增加了串行调试(SWD)支持,返回时钟支持和实时代理等功能。开发工程师通过结合使用RealView MDK的调试器和ULINK2,可以方便的在目标硬件上进行片上调试(使用on-chip JTAG,SWD和OCDS)、Flash编程。
但是要注意的是,ULINK是KEIL公司开发的仿真器,专用于KEIL平台下使用,ADS、IAR下不能使用。
ST-Link仿真器
ST-LINK是专门针对意法半导体STM8和STM32系列芯片的仿真器。ST-LINK /V2指定的SWIM标准接口和JTAG / SWD标准接口,其主要功能有:
· 编程功能:可烧写FLASH ROM、EEPROM、AFR等;
仿真功能:支持全速运行、单步调试、断点调试等各种调试方法,可查看IO状态,变量数据等;
仿真性能:采用USB2.0接口进行仿真调试,单步调试,断点调试,反应速度快;
· 编程性能:采用USB2.0接口,进行SWIM / JTAG / SWD下载,下载速度快;
详解单片机的IO接口
MCS-51系列单片机有4组I/O接口:P0、P1、P2和P3。前面简单介绍了一下各个端口,要学好单片机技术,非常有必要详细了解这些端口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P0端口
P0 端口有 P0.0~P0.7 共 8 个引脚,这些引脚除了可作 I/O 引脚外,在外接存储器时,还可作地址 / 数据总线引脚。 P0端口每个引脚的内部电路结构都相同,其内部电路结构如图2-6所示。
图2-6 P0端口内部电路结构
(1)当P0端口用作输出端口时
如果要将P0端口用作输出端口,单片机内部的CPU会发出一个“0”到与门的控制端。控制端的“0”一方面关闭与门(即与门的一端为“0”时,不管另一端输入何种信号,输出都为“0”),使地址/数据总线送来的信号无法通过与门;另一方面控制电子开关,让电子开关与锁存器的Q端接通。
此时若给锁存器的写锁存器端送写脉冲信号,内部总线送来的数据就可以通过D端进入锁存器并从Q和Q端输出,如D端输入“1”,则Q端输出“0”(Q端输出“1”),该“0”经电子开关送到场效应管VT2的栅极,VT2截止,从P0端口输出“1”。
也就是说,当给P0端口内部的与门控制端送“0”,同时给写锁存器端送写脉冲信号时,单片机内部总线的信号就可以通过接口电路从P0端口输出。
(2)当P0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
当将P0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P0端口的信号既送到三态门,又送到VT2的漏极。如果锁存器之前锁存的为“0”,即Q=0、Q=1,其中Q=1会使VT2导通,P0端口被钳在“0”电平上,“1 ”将无法送入P0端口。
解决的方法是:在将数据输入P0端口前,先通过内部总线向锁存器写“1”,即让Q=0,VT2截止,P0端口输入的“1”就可以送到三态门的输入端,此时再给三态门的读引脚送一个读控制信号,“1”就可以通过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也就是说,要将P0端口作为输入端口,先要将P0端口的锁存器写“1”,然后再给输入三态门送读控制信号,P0端口的数据就可以通过接口电路,送到单片机内部的总线上。
(3)当P0端口用作地址/数据总线引脚时
如果要将P0端口用作地址/数据总线引脚,先要给与门的控制端送“1”,于是与门打开,同时电子开关和非门输出端接通。当地址/数据总线为“1”时,“1”一方面通过与门送到VT1的栅极,VT1导通,另一方面送到非门,经反相变为“0”,再经电子开关送到VT2的栅极,VT2截止,VT1导通,VT2截止使P0端口输出为“1”;当地址/数据总线为“0”时,VT1导通,VT2也导通,P0端口输出为“0”。
也就是说,当给与门的控制端送“1”时,内部地址/数据总线上的信号就可以从P0端口输出,P0端口就可当作地址/数据总线引脚使用。
P1端口
P1 端口有 P1.0~P1.7 共 8 个引脚,这些引脚可作 I/O 引脚。 P1端口每个引脚的内部电路结构都相同,其内部电路结构如图2-7所示。
图2-7 P1端口内部电路结构
从图2-7中可以看出,P1端口的结构较P0端口简单很多,由于P1端口内部采用了一只场效应管,并且与电源之间接了一只上拉电阻,所以不需要在P1端口的外部接上拉电阻。
(1)当P1端口用作输出端口时
如果要将P1端口用作输出端口,应给锁存器的写锁存器CL端送写脉冲信号,内部总线送来的数据就可以通过D端进入锁存器并从Q和Q端输出,如D端输入“1”,则Q端输出“0”(Q端输出“1”),该“0”送到场效应管的栅极,场效应管截止,从P1端口输出“1”。
(2)当P1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
当将P1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如果锁存器以前锁存的为“0”,即Q=0、Q=1,其中Q=1会使场效应管导通,P1端口被钳在“0”电平上,“1”将无法送入P1端口。所以与P0端口一样,在将数据输入P1端口前,先要通过内部总线向锁存器写“1”,让Q=0,场效应管截止,P1端口输入的“ 1”就可以送到输入三态门的输入端,此时再给三态门的读引脚送一个读控制信号,“1”就可以通过输入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P2端口
P2端口有P2.0~P2.7共8个引脚,P2端口每个引脚的内部电路结构都相同,其内部电路结构如图2-8所示。
图2-8 P2端口内部电路结构
从图2-8中可以看出,P2端口的内部结构与P0端口很相似。P2 端口也可作 I/O 引脚,在外接存储器时,还可以作为地址总线引脚。
(1)当P2端口用作地址总线引脚时
如果要将P2端口用作地址总线引脚,单片机内部的CPU会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到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让电子开关与内部地址总线接通,地址总线上的信号就可以在通过电子开关、非门和场效应管后从P2端口引脚输出。
(2)当P2端口用作I/O接口时
如果要将P2端口用作I/O接口,单片机内部的CPU会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到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让电子开关与锁存器接通。
当将P2端口用作输出端口时,给锁存器的CL端送写脉冲信号,内部总线上的数据就被锁存进锁存器并从Q端输出,再通过电子开关、非门和场效应管从P2端口引脚输出。
当将P2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如果锁存器以前锁存的为“0”,即Q=0,经非门反相后会使场效应管导通,P2端口被钳在“0”电平上,“1”将无法送入P2端口。所以与P0、P1端口一样,在将数据输入P2端口前,先通过内部总线向锁存器写“1”,让Q=1,场效应管截止,P2端口输入的“1 ”就可以送到输入三态门的输入端,此时再给读引脚送一个读控制信号,“1”就可以通过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P3端口
P3 端口有 P3.0~P3.7 共 8 个引脚, P3 端口可作为 I/O 接口,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P3端口每个引脚的内部电路结构都相同,其内部电路结构如图2-9所示。
图2-9 P3端口内部电路结构
(1)当P3端口用作I/O接口时
如果要将P3端口用作I/O接口,应让与非门的选择输出功能端为“1”,以开通与非门。
当将P3端口用作输出端口时,给锁存器的CL端送写脉冲信号,内部总线送来的数据就可以通过D端进入锁存器并从Q端输出,再通过与非门和场效应管从P3端口引脚输出。
当将P3端口用作输入端口时,应先通过内部总线向锁存器写“1”,让Q=1,场效应管截止,P3端口输入的信号就可以通过缓冲器、输入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2)当P3端口用作第二功能时
P3端口用作第二功能(又称复用功能)时,实际上也是在该端口输入或输出信号,只不过输入、输出的是一些特殊功能的信号。所以当P3端口用作第二功能时,其内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用作I/O接口时是一样的,在用作输入功能时,端口的锁存器同样要先置“1”。
P3端口8个引脚的第二功能详见表2-1。例如P3.2引脚用作第二功能时,该端口可输入由外部设备送到的中断请求信号,该信号通过缓冲器、输入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P3端口除了可以接收外界的输入信号外,还可以接收内部的替代输入功能端送来的信号,该信号通过输入三态门送到内部总线。
总之,P0、P1、P2 和 P3 端口的功能是:都可以作输入或输出端口; P0、P2、P3 端口具有第二功能,各种端口的第二功能见表2-1。例如,表中说明P0端口的第二功能可以用作低8位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P2端口可用作高8位地址总线,P3.0端口可用作串行数据接收端。
表2-1 MCS-51系列单片机各端口的第二功能
相关问答
单片机有 几个输入输出 接口 ?单片机通常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具体数量取决于单片机的型号和规格。常见的单片机如8051、AVR、PIC等,一般都具有多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可以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i2c总线 接口 芯片 有哪些IIC一般用模拟的较多,就是用普通IO口来模拟IIC时序,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应的代码。但是有很多单片机还是有IIC硬件模块的,比如AVR系列的单片机是自带基于状态...
单片机 ,什么是串行口,什么是并行口? - 懂得两种接口都是用来传送二进制数据的接口形式。串行接口,一般有一根时钟线,一根数据线,一个时钟周期传送二进制1位,要传送一个字节至少需要8个时钟周...
单片机 的JTAG 接口 功能是什么-ZOL问答烧写FLASH的软件有很多种包括jatg.exeflutedflashpgm等等,但是所有这些软件都是通过jtag接口来烧写flash的,由于pc机上是没有jtag接口的,所以利用并口来传递信.....
单片机接口 和端口的区别?单片机串行口与普通IO口区别如下:1、串口用作串行通信,通信包括IIC,RS485,RS232等,它也是输出是定速度的0-1-0-之类变化。2、I/O口是指来关量的输入或输出,...
51 单片机 按键对应的端口?51单片机所有的lO口都可以作为输入或者输出,按键作为输入可以接任何lO口为了简单独立按键一般直接接于IO引脚和地之间,利用内部上拉电阻如果接于IO和电源VCC...
单片机 ,什么是串行口,什么是并行口? - 小葵的杂货铺 的回...串口数据是按1位为单位传输数据的口,51单片机是P3.0、P3.1组成串口。并口是以1字节为单位传输数据的口,51单片机一般以P0口扩展并口。两种接口都是...
请讨论"微机原理与 接口 技术"和 单片机 ,EDA,PLC的联系与区别?EDA技术范围最广,包括单片机,使用的语言很多C,VHDL等等,EDA就是比较宏观上的技术了。单片机其实就算是一种芯片的使用吧,最小系统。常见的单片机编程C语言了...
51 单片机接口 ?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微控制器,具有多种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常见的接口包括GPIO(通用输入输出口)、UART(串行通信口)、SPI(串行外设接口)、I2C(串行总...5...
单片机 怎么烧程序 接口 ?需要利用下载器和下载软件才能将keil程序输出的hex文件烧录到单片机中。具体操作请参照以下步骤,演示单片机为51单片机。1、首先准备好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和...